中国能源新闻网

发表时间: 2023-12-10 14:01:06 作者: 稳压器

  去年从广东打工回到老家的俄施木加正在合作社的川贝母田中忙碌,他对记者说:“曾经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家乡,如今街面整洁,绿树夹道,连空气都变甜了。”

  这里是甘孜州泸定县磨西古镇,不止有雪山美景,也是历史碾过的地方,曾经影响中国命运走向的大事件也在这里上演。

  磨岗岭村1组的老人毛福全,今年67岁。幸福—磨西110千伏6号塔在离他家不过300米的山坳里。他说,“吃过没电的苦,享受有电的福,这电杆子从木头的换成水泥的,现在又装上这么高的塔,这日子是越过越好,福气越来越旺。”

  无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还是静卧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的甘孜州,在这里,以“电力扶贫”为主线,通过电网建设、产业扶贫等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有效激活地方经济,成为四川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截至目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供区内“三区三州”深度贫穷的地方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任务,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52亿元,建成线个。四川省内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藏区贫困人口减少到0.24万人,藏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1%。

  “我咋又准备去开稳压器,前几天就用上了国网电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觉吾村农牧民彭措一边找电动打茶机给串门的邻居打酥油茶,一边喃喃自语地说。想用电时打开稳压器,好像成了他的肌肉记忆。

  地处深山中的下坝片区,离县城70多千米,彭措是土生土长的下坝人,他经历过“无电”“看得见电用不上”“几个乡轮流用电”“靠稳压器供电”好几个阶段。

  为了让像彭措这样的农牧民早日用上“稳定电”,2018年,“三区三州”深度贫穷的地方电网攻坚战全面打响。今年6月30日,随着四川阿坝夹壁—马塘110千伏线路工程带电投运,国家电网公司供区内“三区三州”深度贫穷的地方电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甘孜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李俊向记者介绍,通过改造“小线径”“卡脖子”线路,新增电源点缩短供电半径,淘汰安全可靠性低、运维难度大的设备,甘孜配网架构得到全面优化,结构更完善合理,供电能力和质量得到非常明显提升。冰箱、取暖器等大功率家用电器搬进了藏房,藏区特产生产加工设施搬进了作坊和工厂,各类松茸产业园、虫草基地、藏香猪养殖场等地方产业因电而建,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

  摆在王小兵和白玛泽里面前的问题不同,就像刚有生命萌发的藏地和“一步跨千年”的彝区。

  村庄的前景,如泥泞不堪的小路,放眼望去是营养不良的庄稼;如一贫如洗的家境,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靠地打粮粮不出苗。

  如何通过个人这个支点,撬动整个村庄经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喜德供电公司派驻阿吼村的王小兵下了苦功夫,他说:“要实现真脱贫,就要拔出穷根,开辟出适合在海拔3000米的山间台地发展的产业新路。”

  熬过无数夜,他创造性地提出“334”精准帮扶模式(“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用智慧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他带领村组干部,树立“上有产业、下有住房”的理念,把散落在村庄偏僻角落的73盏稀疏灯光和309个潦倒人影,集中安置在更适宜人居的村委会周围。

  来过甘孜州炉霍县宗塔乡的人都知道,宗塔草原不大,但美得宛如仙境。可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种植业易受气候影响,当地居民收入纯靠牧业,牲畜出栏率低,收益不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不足,是宗塔成为深度贫困乡的原因之一。

  没有产业支撑,牧民脱贫增收就成了一句空话。记者见到炉霍县扶贫干部白玛泽里时,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他说,让这里曾经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们逐步告别风餐露宿的日子,过上定居生活,一直是他奋斗的目标。

  旅游是支撑宗塔乡经济发展的唯一资源。近期,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乡党委政府决定重新开发度假村,并鼓励宗塔乡的8个村子将扶贫资金集体入股,共同来打造经营。

  按照牧旅融合思路,以宗塔草原为依托,宗塔乡精心打造宗塔七色草原生态度假村和星光民宿客栈,推动全乡产业转型。

  产业扶贫,是记者与驻村书记交谈中,他们反复提到的,是他们心中的发展之要,关系到脱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而坚强可靠的电网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保证。自2016年来,针对阿吼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工作,喜德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关注阿吼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态,统筹谋划、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远山给本应无尽的草原画上了句号,一座用黄土围起的城池,他们说那是格萨尔王出生的地方。

  作为甘孜州最大产业扶贫项目“格萨尔王城”,最近已经迎来开城。为实现脱贫,甘孜县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战略,按照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6.3亿元,打造贫困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解决贫困村村民就业问题和产业发展困局,助推贫困村脱贫攻坚。

  “格萨尔王城的建设是将中华民族史诗格萨尔文化与国家百年大计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最好的文旅扶贫产业,是扶贫的经典案例,惠及千家万户贫困群众。” 全国格办主任诺布汪丹说道。

  甘孜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戴林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在两年多以来的建设施工中,从电力规划、设计到现场查勘,他们从未缺席。无论风吹雨打、烈日高照,还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他们始终与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同进同出”,全程跟踪,当好“电保姆”。

  这里不仅岁月沧桑,也是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昔日荆棘密布,悬崖峭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随着“三区三州”深度贫穷的地方电网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一座座基塔穿破丛林矗立在山顶之上,在蓝天白云下,闪亮耀眼。据磨岗岭村1组的老人毛福全回忆,在电网建设时期,他看着测量的、开挖基础的、运送材料的、组塔的队伍一拨拨从他门前过。得知他们是来要架设电网线路的,毛福全就常到施工队里帮工人们搭把手,出点力。

  架起的铁塔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磨岗岭的群山之巅,像一个个钢铁战士。这是一座座有灵魂的铁塔,不仅注入了建设者们的心血,还有红军的精神和老百姓的企盼。

  雨润山林,阿吼村漫山的百合、川贝母、青刺果,雪桃夹在“百年好合,一网情深”8个大字里。王小兵对记者说,几年前,他也没想到阿吼村会变化这么大。这种变化,不只是生活品质的提高,更是在人民从心底里散发出的对脱贫的自信,对幸福生活的向往。